为什么《飘》的女主翻译成中文名“郝思嘉”,却被誉为一代神作?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god is a girl翻译成中文 为什么《飘》的女主翻译成中文名“郝思嘉”,却被誉为一代神作?

为什么《飘》的女主翻译成中文名“郝思嘉”,却被誉为一代神作?

2023-08-11 06:02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文/快哉风

郝思嘉、白瑞德、卫希礼、韩媚兰,陶乐场,曹氏屯、饿狼坨——如果你从没有读过中译本的《飘》,猛然看到这些名字和地名,多半会以为这是一部东北乡土小说。

美国小说《飘》,女作家玛格丽特·米切尔十年心血写成的伟大作品,一部经久不衰的世界名著。对于这本书,很多人更熟悉它的电影版本《乱世佳人》,这部1939年由费雯·丽和克拉克·盖博主演的史诗级电影轰动全球,囊括了当年8项奥斯卡大奖。

玛格丽特·米切尔

关于《飘》的翻译,不得不提上世纪20-40年代的著名翻译家傅东华。因为他的译本《飘》,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首先是书名,原作英文名是《Gone whith the Wind》,字面意思是“随风而逝”,傅东华将其浓缩成一个字的《飘》,非常高级传神,极富动感和想象空间。当然,1940年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海上映时,翻译成《乱世佳人》同样出彩,从商业因素考虑,后者更加吸引眼球,更加卖座。

傅东华先生一书成名天下知

其次,就是人名和地名的翻译。

很多中国人读外国小说,最头疼的是名字记不住,外国人名在前姓在后,还有中间名,往往造成一个个冗长的姓名,让中国人很不习惯。风哥见过有人吐槽:“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,为什么不能直接翻译成李娜?我肯定不会搞混淆。”

在《飘》中,傅东华非常接地气,大笔一挥,音译加发挥,一股脑把外国人名全部译成中国式人名,比如女一号Scarlett Ohara(斯嘉丽·奥哈拉)翻译成郝思嘉,女二号Melanie Hamilton(梅兰妮·汉密尔顿)翻译成韩媚兰,男一号Rhett Butler(瑞德·巴特勒)翻译成白瑞德,男二号Ashely Wilkes(艾什利·威尔克斯)翻译成卫希礼。顺理成章的,几个美国南方的大庄园主,摇身变为“郝家”、“卫家”、“方家”、”汤家“等等。

除了人名,傅东华把书中的黑人说话风格改成中国式土话,比如黑人口称“俺”、“娃”等,非常有味道。反正他就一个主旨:灵活多变,统统归化,对于一切中国读者比较陌生的字眼,全部用中国的本乡本土元素代替。

最剽悍的是地名,傅东华把佐治亚州首府Atlanta(亚特兰大)翻译成饿狼陀,贵族城市Charleston(查尔斯顿)翻译成曹氏屯,这画风多少有点崩溃——想想看,1996年饿狼陀奥运会……

对傅东华的这个译本,现代翻译界颇有微词,认为人名地名有点不伦不类,破坏了原作的文化内涵和语境。但是,这本书在当时风行一时,尤其是建国后1979年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出版,在那个刚刚解除思想禁锢的时代,这本书受到了读者大众的无比青睐,一时洛阳纸贵,被认为是“传世经典”、“一代神作”。绝大多数中国读者觉得“郝思嘉”这样的中式翻译非常亲切,一点也不拗口,让人一下就能代入进书里。

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这本《飘》成为很多家庭的传家宝

由于傅本《飘》是第一部中文译本,在一代中国读者中影响十分深远,所以后面的很多译者也效仿了此种译法。到今天为止,风哥数了下,《飘》在国内有八个译本,女主翻译成“郝思嘉”的占多数,翻译成“斯佳丽”的少数,至于文字的翻译水平,各花入各眼,看书的人自己说了算。

翻译,往往比写作难。文学翻译尤其难。

难的不是文法的字通句顺,而是如何保持原著的文学韵味和特殊语境,如何达到“信、达、雅”的境界。所以,翻译界有句公认的话:好的翻译大家,要几代才能出一个。

写到最后,风哥忠告一句:买外国名著,不留神看看译者和出版社,就等着吃苍蝇吧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